徐伯清幼承庭训,初学颜体和汉隶,稍长攻小楷,得力于《越州石氏本晋唐小楷》。
高中毕业后考入上海美术专科学校,书画并举,艺理兼修。
五十年代即获得“全国青年美展一等奖”等诸多国家级荣誉。
徐伯清先生20世纪五十年代起在豫园书画楼从事书法创作,并得到张大千、吴湖帆、谢稚柳等名师指点。
很长一段时间,他每天伏案10小时,用蝇头小楷录入200余万字《宋人轶事汇编》,被老师谢稚柳赞为“有六朝人笔意”。
经过吴湖帆的点拨,他在颜体基础上,潜心钻研褚遂良和“瘦金体”,楷书自成一格。
先生所作楷书寓刚劲于婀娜之中,点画带有隶意,捺趯近乎颜体,笔断意连,挺拔处有瘦金书味,且能作真如草,气势足,韵味浓。
50年代起致力于行草,出入晋唐,取法“二王”,旁涉张旭、怀素行以己意,恣肆汪洋,风貌自具。
1954年至1956年作品3次入选中国对外文化协会和全日本书道联盟主办的“中日书道展”,并收入作品集。
1979年以来作品多次在国内外展出及在专业报刊发表,为国内博物馆、纪念馆及法国凡尔赛博物馆收藏。
1981年由南斯拉夫出版《李清照诗词小楷》。出版《夏征农诗词三十九首小楷》、《徐伯清小楷》、《儿童学书法》、《徐伯清草书字帖》等。
其中《常用字字帖》,此书已印刷数千万册。《儿童学书法》一书首印七万册,并不断重版,影响了几代人。
徐伯清先生名播海内外,对书法的执着一生未变,同时热衷书法教育,一生教过的学生难以计数,如鲍贤伦等,很多已成当今书坛的大家。
徐伯清先生于2010年10月9日因病在上海曙光医院逝世,享年85岁。
|